创盈

河北聚唯科技股份公司歡迎您的光臨!

區域分站 XML地圖 在線留言
聚唯科技

解決方案

 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,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"彈性",下雨時吸水、蓄水、滲水、凈水,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。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,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,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的前提下,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、滲透和凈化,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。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,應統籌自然降水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,協調給水、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,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。



  2012年4月,在《2012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》中,"海綿城市"概念提出;2013年12月12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《城鎮化工作會議》的講話中強調:"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,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,建設自然存積、自然滲透、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"。而《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--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(試行)》以及仇保興發表的《海綿城市(LID)的內涵、途徑與展望》則對"海綿城市"的概念給出了明確的定義,即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,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"彈性",下雨時吸水、蓄水、滲水、凈水,需要時將蓄存的水"釋放"并加以利用。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。國務院辦公廳出臺"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"指出,采用滲、滯、蓄、凈、用、排等措施,到2020年將70%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。

  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10月印發《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指導意見》),部署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。《指導意見》指出,建設海綿城市,統籌發揮自然生態功能和人工干預功能,有效控制雨水徑流,實現自然積存、自然滲透、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,有利于修復城市水生態、涵養水資源,增強城市防澇能力,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,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,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。《指導意見》明確,通過海綿城市建設,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,將70%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。到2020年,城市建成區20%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;到2030年,城市建成區80%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。

创盈  《指導意見》從加強規劃、統籌有序建設、完善支持政策、抓好組織落實等四個方面,提出了十項具體措施。

  一、是科學編制規劃。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城市規劃的剛性控制指標,建立區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。

  二、是嚴格實施規劃。將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作為城市規劃許可和項目建設的前置條件,在施工圖審查、施工許可、竣工驗收等環節嚴格把關。

  三、是完善標準規范。抓緊修訂完善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的標準規范。

  四、是統籌推進新老城區海綿城市建設。從2015年起,城市新區要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;老城區要結合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、老舊小區有機更新等,以解決城市內澇、雨水收集利用、黑臭水體治理為突破口,推進區域整體治理,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、大雨不內澇、水體不黑臭、熱島有緩解。建立工程項目儲備制度,避免大拆大建。

  五、是推進海綿型建筑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。推廣海綿型建筑與小區、海綿型道路與廣場,推進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和易澇點改造,實施雨污分流,科學布局建設雨水調蓄設施。

创盈  六、是推進公園綠地建設和自然生態修復。推廣海綿型公園和綠地,消納自身雨水,并為蓄滯周邊區域雨水提供空間。加強對城市坑塘、河湖、濕地等水體的保護與生態修復。

创盈  七、是創新建設運營機制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,鼓勵技術企業與金融資本結合,采用總承包方式承接相關建設項目,發揮整體效益。

创盈  八、是加大政府投入。財政要積極引導海綿城市建設,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。

  九、是完善融資支持。鼓勵相關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,將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列入專項建設基金支持范圍,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等。

  十、是抓好組織落實。城市人民政府是海綿城市建設的責任主體,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發展改革委、財政部、水利部等部門指導督促各地做好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工作。2017年3月5日上午9時,第十二屆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,指出統籌城市地上地下建設,再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KM以上,啟動城區易澇區段三年行動,推進海綿城市建設,使城市既有“面子”、更有“里子”。

  遵循原則

创盈  海綿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,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,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的前提下,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、滲透和凈化,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。建設"海綿城市"并不是推倒重來,取代傳統的排水系統,而是對傳統排水系統的一種"減負"和補充,發揮城市本身的作用。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,應統籌自然降水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,協調給水、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,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。作為城市發展理念和建設方式轉型的重要標志,我國海綿城市建設"時間表"已經明確且"只能往前,不可能往后"。已有130多個城市制定了海綿城市建設方案。確定的目標核心是通過海綿城市建設,使70%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。圍繞這一目標確定的時間表是到2020年,20%的城市建成區達到這個要求。如果一個城市建成區有100平方KM的話,至少有20平方KM在2020年要達到這個要求。到2030年,80%的城市建成區要達到這個要求。折疊編輯本段設計理念建設海綿城市,首先要扭轉觀念。傳統城市建設模式,處處是硬化路面。每逢大雨,主要依靠管渠、泵站等"灰色"設施來排水,以"快速排除"和"末端集中"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,往往造成逢雨必澇,旱澇急轉。根據《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》,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、雨水花園、下沉式綠地等"綠色"措施來組織排水,以"慢排緩釋"和"源頭分散"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。